影響水性丙烯酸乳液粘接強度的化學因素有哪些?

核心提示:影響水性丙烯酸乳液粘接強度的化學因素有哪些?

影響粘接強度的化學因素主要指分子的極性、分子量、分子形狀(側基多少及大小)、分子量分布、分子對環境的穩定性(轉變溫度和降解)以及粘結劑和被粘體中其它組份性質PH值等。  

   

1、極性  

一般說來粘結劑和被粘體分子的極性影響著粘接強度,但并不意味著這些分子極性的增加就一定會提高粘接強度。從極性的角度出發為了提高粘接強度,與其改變丙烯酸乳液和被粘體全部分子的極性,還不如改變界面區表面的極性,從而顯著地提高了可粘接性。  

   

2、分子量  

丙烯酸聚合物的分子量(或聚合度)直接影響聚合物分子間的作用力,而分子間作用力的大小決定物質的熔點和沸點的高低,對于丙烯酸乳液決定其玻璃化轉變溫度Tg和溶點Tm.。所以丙烯酸乳液無論是作為粘結劑或者作為被粘體其分子量都影響著粘接強度。  

 

一般說來,分子量和粘接強度的關系僅限于無支鏈線型聚合物的情況,包括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在分子量全范圍內均發生粘接劑的內聚破壞,這時,粘接強度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當分子量達到某一數值后則保持不變。第二種類型由于分子量不同破壞部分亦不同。這時,在小分子量范圍內發生內聚破壞,隨著分子量的增大粘接強度增大;當分子量達到某一數值后粘接劑的內聚力同粘附力相等,則發生混合破壞;當分子量再進一步增大時,則內聚力超過粘附力,浸潤性不好,則發生界面破壞。結果使粘接劑為某一分子量時的粘接強度為最大值。  

   

3、側鏈  

長鏈分子上的側基是決定聚合物性質的重要因素,從分子間作用力考慮,聚合物支鏈的影響是,當支鏈小時,增加支鏈長度,降低分子間作用力。當支鏈達到一定長度后,開始結晶,增加支鏈長度,提高分子間作用力,這應當是降低或提高粘接強度的原因。  

   

4、PH值:對于某些粘接劑,其PH值與粘接劑的適用期,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影響到粘接強度和粘接壽命。一般強酸、強堿,特別是當酸堿對粘接材料有很大影響時,對粘接常是有害的,尤其是多孔的木材、紙張等纖維類材更容易受影響。  

   

5、交聯  

聚合物的內聚強度隨交聯密度的增加面增大,而當交聯密度過大時聚合物則變硬變脆,因而使聚合物耐沖擊強度降低。交聯聚合物的強度與交聯點數目和交聯分子的長度密切相關,隨著交聯點數目的增多,交聯間距的變短以及交聯分子長度的變短,交聯聚合物會變得又硬又脆。  

   

6、填料  

在丙烯酸乳液中配合填料有如下作用:(1)增加粘接劑的內聚強度;(2)調節黏度或工藝性(例如觸變性)(3)提高耐熱性;(4)調整熱膨脹系數或收縮性;(5)增大間隙的可填充性;(6)給予導電性;(7)降低價格;(8)改善其他性質。  

   

7、分解  

在使用過程中,粘接劑分解是使粘接強度降低成的重要因素,而使粘接劑分解的原因有水、熱、輻照、酸、堿及其他化學物質。聚合物與水反應而分解稱水解。加熱常常又可能導致聚合物交聯,聚合物抗水解能力因其分子中化學鍵的不同面異。多數水溶性聚合物易于水解。不溶于水的聚合物水解就非常慢,而聚合物吸附水的能力對水解起著重要作用,聚合物水解也受結晶性和鏈的構象的明顯影響。  

   

聚合物加熱過度將引起下列變化:(1)聚合物分子的分解;(2)繼續交聯;(3)可揮發和可遷移成分的逸出;這些過程的結果將導致粘接劑內聚強度下降或界面作用力降低。  

      

聚合物在高溫下會發生降解和交聯的作用,降解使聚合物分子鏈斷裂,分子量下降,使聚合物強度降低,交聯使分子間形成新的化學鍵,分子量增加,聚合物強度上升,部分丙烯酸乳液會在高溫下發生交聯反應,強度會比常溫固化所成的膜強度高。   


合作 QQ:1710522454

合作熱線:18915568966(陳小姐) 18962517333(寧小姐)


?
[ 資訊頭條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